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触相容的地过这个状态的人呢?一不开心就不说话,对朋友跟陌生人,甚至比对家人都热情,对家人是持续冷漠,有的甚至发展到水火不步,最后对自己和家人身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前几天遇到的一个来访是个大学生,他跟我说:他大学整整四年的时光中,没有一个可以称为兄弟级别的朋友,甚至说,根本就没有朋友。每次看到同学们在一起谈天说地,他也很想加入,但就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害怕自己说出的话受到别人的嘲笑,这样一想,他又不想说话了。时间久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加入社交活动了。他经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自己很孤独。
他的回忆中最难过的事情是他记得小时候常常被父母藏到大衣柜里,因为他是超生的,怕被查出来后罚款。也是这件事,让他从小觉得自己是不被欢迎的,经常觉得很自卑。他这样的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回避型人格、他们很容易自卑、同时又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他们的内心的能量很低,但思维模式比较清晰。他们普遍缺乏勇气,意识到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其次这类人还比较敏感,不喜欢甚至害怕麻烦别人。通常在外人面前表现的比较独立,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从而在各个方面都感到自卑和害怕。
而消退或者消除这个自卑的心理则需要建立足够的自信力以及足够的自我安全感,当来访的安全感程度足够高,自信程度足够强,不再那么向内关注自己产生更多的内耗,那么他的自我也会慢慢打开,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也能够更早的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去恢复。
而精神抚慰犬在辅助类似于存在这样心理状态的人去恢复的时候可以做到的是帮助建立自信提供安全感。因为首先需要让这类人有一个有好的突破口,需要帮助他们打开社交通道。而这个状态下应用人与精神抚慰犬的相处不仅可以打开应用人的心扉,也可以慢慢拥有自信,因为精神抚慰犬肯定也需要去带出去溜,而它的稳定聪明温顺会特别讨人喜欢。所以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好感,而且心理学上有一个“爱屋及乌”的效应,所以进而就很容易对应用人产生好感,主动交流。当慢慢的这样的机会增多以后,应用人也会由被动沟通的状态变为主动沟通,从而一点一点去融入社交环境。
当应用人完全适应并融入以后也会增强自己的内心动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从而营造一个比较积极的恢复状态。
本文由中国精神辅助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