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天天买这么多破布娃娃有什么用,摆在家里占地方,你拿着钱买些吃的不好吗?!净买些没用的东西。”

       “我就是喜欢啊!我看着它们我能放松一会儿”



   

       小玉是一名十四岁确诊重度抑郁的孩子,今年已经是她患病的第二年了,目前休学在家,每天在家里的小玉几乎只待在自己的卧室里,除了上厕所、吃饭外几乎不走出房间一步,妈妈会偶尔过来要求她出门走一走,但都被她立刻发的脾气吓的什么也不敢说了,妈妈后来也担心她频繁发脾气也减少和她说话了。因此,小玉休学在家的日子,过的非常的单调,每天除了玩手机就是睡觉,将自己囚困于这一方小天地中亦如同井底之蛙,她的生活除了玩手机外就是网购,拒绝与父母交流,医院医生的叮嘱也如同耳旁风,虽然更多时候,小玉自己也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期待、前途一片迷茫,但是她自身患有抑郁症,疾病有时候无法让她爬下床、穿上鞋。在父母的眼里,小玉是懒的代名词,抑郁症让她做不了任何事情、脾气暴躁,觉得任何人都在与她做对,父母也不爱她,希望她快点去死,周围一切一切都充满了深深的恶意,这让她每天躲在自己的小卧室里才有一丝丝的安全感。



       

       小玉的父母亲是重组家庭,妈妈带着哥哥嫁给了自己的父亲,父亲每天都很忙,在小玉的眼里平时很少见到父亲,但只要见到父亲,就是在指责她的过程中。小玉听到父亲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小玉不体谅他的苦,小玉父亲认为该给小玉看病也看过了,该买的药也买了,小玉还这样动不动就撒泼、发疯就是为了不让做父母的好过!小玉的爸爸认为自己一天在外面辛苦挣钱,保证小玉的生活、保证整个家庭的生活,但小玉一点也不体谅作为父亲的自己,回到家,没有女儿的关心问候,反而更多的是女儿的拒绝交谈,小玉父亲也曾尝试静下来,与女儿好好沟通,但通常三两句下来,就会彻底谈崩,小玉变得竭斯底里、口不择言,自己变得脾气暴躁、气急败坏。作为父亲,他觉得自己对孩子真的是尽心尽力,但自己的孩子小玉确实对自己又打又骂,甚至让自己“滚”!听到女儿的叫骂,作为父亲他的内心被女儿的话伤到了,同时心力憔悴,一下子觉得自己老了很多。



    

       小玉一直和家人处于交谈必起火的状态,直到精神辅助犬的到来,才打破了小玉和父亲之间的这种怪圈。

    小玉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注意到精神辅助犬项目的,她第一眼看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时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她向往抚慰犬带来的积极气场,因为她已经忘掉了开心是什么感觉了,于是,小玉第一次尝试去和父亲沟通抚慰犬的事情,她急迫的想要抚慰犬来到她的身边,因此在和父亲交流的过程中她尝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尝试给父亲讲明白自己想法,小玉的父亲在这次申请认养抚慰犬的过程中第一次与女儿这么和平的交谈一件事情,渐渐的,父女俩人因为抚慰犬的事情而建立了新的沟通方式,并且在抚慰犬到家后,女儿时常会和父亲分享她和抚慰犬一天的生活,关系在肉眼可见的速度中改善,小玉觉得,抚慰犬是爸爸帮自己申请认养的,所以她更愿意把抚慰犬每天的活动和趣事分享给爸爸听。



     

      现在小玉在抚慰犬的陪伴下,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卧室,每天带着自己的抚慰犬去公园,因为运动量的提升和走出来,小玉的抑郁症和情绪也间接的变好了。我们可以看到,抑郁症的治疗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干预过程,它往往是一系列连锁治愈的过程和反应。家长们也不能仅依赖于单一药物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辅助治疗、家庭关系的改变均是治疗孩子心理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由中国精神辅助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1)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