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在打压孩子,他们认为这就是言语教育。他们会认为孩子不能夸,夸多了会骄傲,生怕说几句好孩子就会飘起来,所以总是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喜欢挑孩子的错处,时间长了就成了一种习惯,对孩子的打压和贬低成了常态。孩子考了99分,也只关注他为什么丢掉那一分。就算孩子考了100分,也会说你只是运气好,你看谁家的谁谁谁,次次都考100。
很多抑郁症的孩子可能长大成人后他们都在经历着父母对于他们在任何事情上的“教导”。例如,当你在家里休息,会说你这么懒以后怎么嫁得出去;你说在公司里被领导批评了,他们第一反应会说怎么就说你没说别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可怕的是,作为父母的他们并不觉得是在伤害你,而是为你好,如果你因此而伤心哭泣,他们还会觉得你矫情,说你"心理这么脆弱,在社会上怎么吃得开"。
曾经有一个24岁的抑郁症患者说:“以前我还会去反驳,会跟父母讲道理,但我发现,其实是很难改变父母的思维的,他们固执地认为这就是对你好。我爸爸曾经说出过这样的话,说要不是我这么多年对你的悉心教育,你能有今天?”。是的,他的父亲把女儿如今的一切都归功到自己身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十几岁的时候,因为他的贬低曾经无数次委屈地哭过。“我目前能做到的是,尽量无视这些打压,也不会再去主动分享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好事和坏事,不去奢望他们能听进去我说的话,给我带来情绪价值,以及,我会刻意地去留意和纠正自己,让自己尽力不去陷在情绪消耗中去”。最后,这个女孩儿对我这样说。
父母和我们是两代人,在年龄、认知以及生长经历等方面和我们有着近乎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要清楚,让别人改变是件难如登天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帮助深渊中的自己,如何活出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总结了自己面对这些情况时的心理自救方法,并践行了一些时间,觉得确实有效。现在分享给大家:
首先,如果可以我们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经济允许,搬出去住,离开让自己出现精神内耗的场和人。前提!你是个成年人!其目的也是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保护好自己!
第二,从其他的关系里获得支持。
找一个支持型的伴侣或者养一只眼里只有你的狗狗。
第三,尝试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记录生活中的小事,比如,今天自己完成了一顿饭,跑了3公里,看了几页的书,学习了2个小时的英语等等。记录一些有成就感的小事,会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最后,试着找一个感兴趣并且可以专注于自己、提升自己的事情。慢慢的学着自己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去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要试着去明白不是只有被父母认可才有价值,我们本身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本文由中国精神抚慰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