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自闭症儿童在相处时,我们经常发现他们无视其他人,也不理别人自己念念有词、自言自语总是让人感觉无法走进他们的心理。可能看上去孩子是处于“联想”状态,或者说做梦,实则不然。自闭症儿童这种状态下基本上属于---“碎片化回忆”。

  

  首先自闭症儿童很难理解情感这样的高阶事物,也很难把人物和事件之间产生自然的关联。他们在不停的做着“白日梦”的同时一般嘴里也念念有词。

  

  如果我们认真记录他们所说的词汇,会发现这些念念有词真的都是发生过的事件但是时间线是完全紊乱的,包含的内容有:

  

  1.大部分是物件或者人物的名称(杯子 碗 隔壁邻居),

  

  2.少部分是独立情节(如买菜 或者吃饭时有一粒饭掉在了地上)。

  

  3.很可能这些词汇第一个是前一天,第二个词汇就是一周前。

  

  因为自闭症儿童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倾向于记录而非理解。就好像一个人随时随地拿着相机在拍照或者录小视频一样,而你对他说了什么,他是否理解或者回应并不重要,但是他记录了下来。

  

  如果大家都在一起旅游,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倾向于前者。由于记录的内容随时时间的增多,重放的内容也会不会枯竭。

  

  所以当他们在发呆时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停的这样:(胶片机里是随机播放的各种十来秒的小视频以及照片)由于自闭症本身能力所限,大部分认知理解表达都存在落后。

  

  大部分的儿童学会新的内容会乐于展示给家长或者周围人,比如今天认识了小狗,会不停在你面前指向小狗,意思为:妈妈你看我知道那叫小狗。或者指着狗对妈妈说:汪汪。(同一个意思)

  

  而自闭症儿童由于语言理解和表达存在大部分落后,而“展示”环节就趋向于内化即“自我展示”。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刺激。

  

  普通人也会存在类似状况,也需要一定自我刺激。比如:一个长期独处无人照看的小孩,会选择和洋娃娃或者干脆就是一盆花(对象或者参照物)玩。

  

  或者在医院病床上躺久了,需要一定的肌肉按摩或者走动。

  

  或者干脆就是脑海中产生多个角色自我对话,俗称“精分”。

  

  而自闭症的状态就是以上例子中的”简化版“或者“变异版”。

  

  如果需要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孩子们正在发呆。身体的晃动可以暂时打断这个倒带过程。不如先肢体接触一下,拉一拉手或者拍一下肩膀。这个过程可以有效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在获得一定注意力的时候再和孩子交流或者发出你的指令获得回应的概率会高的多。


      本文由中国精神医疗抚慰犬教研基地自闭症课题小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