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我们不妨换一种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所被称为“不正常”的行为,不要带着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孩子,不要给我们的孩子贴上异类的标签。

  

  通常,自闭症被描述为罗列各种缺陷的一个清单,其中包括社会性交往、沟通障碍,以及重复的刻板行为。很多自闭症孩子都有我们认为怪异的行为,以反复的摆手为例:很多自闭症人士经常摆动手臂,看上去十分显眼又不得体,于是我们就想方设法去阻止他们。但是,让我们看一看自己,在主场球队进球的时候,大家在做些什么呢?我们大声欢呼、跳跃、鼓掌,我们还会摆动手臂!

  

  我们也会沉浸在自己单一的爱好兴趣里,比如我们打个王者荣耀,一局游戏下去就过去半个小时,在这么久的时间里都沉浸在一个单一的兴趣里,你说我们这是不是一种刻板行为。

  

  我们认定,自闭症人士总是坚守一种僵化固定的环境安排,不能适应任何变化。难道你说我有自闭症吗?如果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自闭症人士的刻板行为,将其看作困难情境下的常态应对机制和合理的沟通策略,就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他们。

  

  例如,采取各种不问青红皂白的手段(甚至是所谓的“霹雳手段”)来消除自闭症儿童的所谓重复和刻板行为,而对引发行为的深层原因却不闻不问,对孩子的身心特点和真实需要置若罔闻。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与此类似,回声言语、特殊的兴趣等也都曾遭到类似的错误和粗暴的对待。

  

  我们认为所谓的自闭症行为不应简单地被看作是必须消除的病理表现,而是自闭症人士面对嘈杂混乱的周围世界时采取的应对策略。我们提倡充分利用儿童的特长,提升他们的能力,并提供系统的支持,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自闭症人士的行为方式,是他们用来适应这个信息超载并且令人恐惧的世界,试图与人沟通的应对策略。自闭症儿童不是病人,他们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是我们人类都要经历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画地为牢,一味想方设法地“修理”他们。帮助自闭症人士更好发展的最佳途径是:真切无误地理解他们,并改变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他们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做合格的铺路人和同行者。

  

  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爱,尊重和理解。

  

  本文有中国精神抚慰犬教研基地自闭症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