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独自在外,却很少联系家人,甚至对父母鲜有思念,遇到挫折时,也不愿向家人倾诉,反而有种莫名的抗拒?或许,你也会怀疑自己是否过于冷漠,不恋家、不思念、抗拒亲密分享……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失望性情感隔离”,表现为与父母之间缺乏亲情感,没有分享欲,也不愿有过多的情感羁绊。当与父母近距离接触时,甚至会感到不适。
这种情感隔离的形成,往往源于儿时父母陪伴的缺失和爱的回应不及时,未能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因此,即便父母在成长后试图传递爱,这种爱也会被阻隔在外。同时,儿时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冷落、忽视或伤害,也会在内心留下阴影。一次次的失望中,对父母的信任逐渐丧失。长大后,这些人便不再愿意向家人倾诉和表达,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与父母分享任何事都无法得到正面的反馈,只会得到冷落、否定或责备。
对于失望性情感隔离的人来说,他们在冷漠和艰难的环境中往往能应对自如,因为他们已经有一套完备的保护自己的生存法则了。然而,当面对温暖、善意和爱时,他们反而会感到茫然,甚至想要逃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出租屋就是家,是他们温暖的避风港。对他们而言,回家不如呆在出租屋更轻松快乐。
而更糟糕的是,这种情感隔离会泛化到其他人际关系中。比如在亲密关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可能会选择冷战,认为沟通无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无法强求。还有一种表现是我们会要求对方时刻保持可联系状态,电话要秒接,信息要秒回,甚至要求对方准点回家。一旦对方做不到,就容易情绪失控,让双方都有一种“室息”感。
而在这个过程中,精神抚慰犬的存在可以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这些可爱的动物不仅提供无条件的陪伴和爱,还能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它们的温暖和忠诚,有助于打破内心的隔阂,让人们更愿意敞开心扉,接纳外界的爱与关怀。因此,对于经历失望性情感隔离的人来说,精神抚慰犬不仅是一个陪伴者,更是一个疗愈的伙伴,有助于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建立与他人的情感联系。通过和精神抚慰犬的互动,他们可以逐渐学会信任和接纳,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如和开放。
温馨提示:未经专业训练的宠物犬不能代替精神辅助犬应用。
本文由中国精神辅助犬研究中心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