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抑郁症中个体进行自我伤害的行为会有一下几种原因,很多抑郁症患者进行自伤并不是为了真正的求死,恰恰相反,他们是为了“求存”。孩子们选择伤害自己的同时心里是存在某种期待的:

    1、希望自己从消极的感受或者认知状态缓解出来;

    2、期望解决人际困难;

    3、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个体的故意自我伤害行为至少与以下一种情况相关,即当非自杀性自伤出现的时候,常常与以下情况联系密切:

       第一个原因是当一个人处在极度孤独、生活在极巨的空虚感中,通过在我伤害他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小刀划过手臂,首先能感受到痛,然后就是献血涌出,就着痛觉和血液的刺激,让他们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第二种原因,就是很多人心理上的痛苦已经到了极致,他无法承受和排解,他只能把这种精神上的的痛苦转移到身体上,在伤口愈合,疼痛消失的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到身体在变好,把身体上的疼痛的缓解错误的认为他的精神在缓解。

       第三种原因,就是一些人的自我价值感过于低,自身会经常感到强烈的负罪感、自责,他们会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惩罚自己,去消除这种负罪感,这会让他们的内心感到更加轻松一些。

   从常人的角度看,很多人都会觉得自残很疼,是病态、畸形的想法。但事实上自残行为只是患病者在陷入负面情绪时的自我拯救,他们的负面情绪已经大到让他们跨越了人对疼痛本能的厌恶和恐惧,主动对自己的身体施加伤害。



    

       当我们发现身边人有自伤行为是该怎么做呢?首先,不要试图马上为其承担所有,或是想立刻拯救他人于水火。自伤是复杂创伤和应激反应的结果,个人的力量很难全然地承接住,贸然介入也是对自身安危的不负责。那作为家人和朋友的话我们能做哪些事情呢?

1、 不唐突盲目开导,尝试冷静耐心地倾听。

      当自伤者愿意向我们吐露一点细节时,我们需要从非评判性的角度去倾听和理解对方,比如避免说出“想开点”“去看医生吧”之类的话语。这有助于为我们与对方创造出一种信任和支持的氛围,让自伤者更加放心披露自己。

2、 不过度反应,尝试“正常化”自伤。

      与此同时,避免做出一些消极的反应,比如批评指责和极度吃惊等等。因为自伤会引起强烈的羞耻感,而过度反应可能会令对方逃避接受帮助或是反复自伤。反而,我们可以正常地去对待这件事,因为自伤只是对方用来应对情绪的方式之一。所以尝试去承担他们的情绪、客观看待这件事会比指责对方要更好。



3、 不去询问细节,尝试开放性提问

      研究显示,他人不去询问行为细节的回应会更具有支持性,所以,可以尽量用中立和没有指向性的提问方式,比如问“身体有在恢复吗”,而不是问“手上的划痕会留疤吗?同时也可以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以鼓励对方自由地分享感受,无关自伤行为的也可以,比如“最近感觉怎么样?”

4、 寻求专业支持和辅助疗愈

       并不是所有自伤最终都指向着自伤。当我们自己和家人没有办法或者没有科学方式来应对时,我们需要向专业的医院和辅助中心(比如精神抚慰犬研发中心)寻求帮助。

 

    本文由中国精神辅助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