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谈到或听到抑郁症心里的大概框架就说是不开心没力气,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但这些认知都是对抑郁症的一个浅显理解,当抑郁症患者出现在身边时还是不能及时分辨以及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在过往的案例中,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患有抑郁症孩子的抚养人身上,家长知道孩子在患有抑郁症的情况下依然会将孩子的一些行为理解为孩子自身叛逆和无理取闹,抚养人们在孩子患上抑郁症后会通过心理医生、网络媒体涉及抑郁症的一些临床症状和表现,但是对其程度并没有深层的了解,这样似懂非懂的状况下,让其孩子和抚养人之间的沟通矛盾重重。



  

       今天我们对抑郁症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懒”做一个明确说明。抑郁症患者的懒可以懒到那个程度呢?患者可以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一整天,不想下床、不想活动、不想洗漱,甚至可能连床边放的一杯水都懒得去拿,屋子、床上会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患者可以在堆满杂物的床上刨出一个坑窝在里面休息。但当家长看到满屋子凌乱不堪时,他们会自动将这个结果与孩子借着抑郁症的幌子偷懒自动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所谓的懒是抑郁症的假象,意志力减弱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何为意志力减弱?其突出特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一是乏,身乏、意乏、神乏。二是否,否定自己的价值、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否定存在的意义,否定不断增加,导致意志力减弱。意志力减弱导致抑郁症患者患者丧失活力,患者的行为不受其意志的控制,因此会造成没有活力和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甚至什么都不做的现象发生。

   抑郁症患者本身就受到了意志力减退、疲乏感的支配,已经是痛苦不堪了,而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并不理解,他们会想,从床上起来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家长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在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的种种行为。



   

       很多中国的父母就算孩子已经确诊抑郁症了,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并不认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总对孩子说,他们小的时候没有吃穿,特别辛苦,都没有得过抑郁症,现在生活好了,怎么会得抑郁症呢?这其实是父母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质量高低与不得抑郁症没有直接关系。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不重视、不理解,很多父母更多宁愿相信孩子是青春期叛逆,即便孩子已经被确诊为抑郁症了,父母们还会跟偏向于相信孩子是为了逃学而装病。他们内心不想承认孩子是因为自己的教导错误和抚养错误而导致的抑郁症,因为一旦承认孩子得了抑郁症,那么也就是间接承认自己养育孩子的失败。



     

       最后我要呼吁一下家长们,抑郁症不是坚强一下就能过去的,就好像人感冒了,如果不去管它,可能会发展成肺炎,如果心理生病了,你不去管它,它可能就会发展成抑郁症甚至导致自杀的出现。


       本文由中国精神辅助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组整理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