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抑郁症高发,但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这往往会是一种“富贵病”,会觉得这种症状只会存在于城市里,而农村是不存在的。然而事实是农村的心理问题也不容乐观。

2020年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首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点调查报告》里提到乡村抑郁检出率为25.2%,焦虑检出率为25.7%,超过3%的乡村儿童想自杀。看到这组数据还有人会觉得抑郁症只是在城市才会出现吗?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抑郁程度是与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成反比的,所以其实农村人患抑郁的风险是高于城里人的。

当下,农村很多家庭都会有留守儿童,体弱多病的老人,其中可能还会出现校园霸凌,校园暴力等不良情况,都会对儿童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还会造成心理创伤,慢慢的如果不及时干预就很难从创伤这种状态中分离出来。

在农村这一情况现在更多的体现在孩子身上,具体因为一下几个方面:从小缺失家庭照料,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低效的家庭沟通,游戏成瘾,匮乏的教育资源,升学压力等都会成为抑郁的来源。

据卫生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在15-19岁的群体中,农村青少年自杀数据远高于城市,2006年,农村15-19岁青少年自杀率为3.47/10万人,城市为1.8/10万人;2016年,农村这一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自杀率为2.52/10万人,城市为1.56/10万人,农村青少年的自杀率分别是城市青少年的1.921.61倍。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农村式抑郁”日益严重,而且在农村能做的干预也是有限的。

农村干预有限性主要体现这几个方面,第一,农村专业化人士偏少。第二,文化程度相对城市偏低,遇到心理问题会被父母或他人认为只是想太多,然而抑郁症和想太多是大相径庭的。第三,家庭成员之间的无效沟通,比如在孩子叛逆时期的一味放纵或者打压式干预。第四,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匮乏,很多乡村心理服务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建设,所以整体的心理保障服务是落后于城市的。第五,心理问题的治愈往往花费都较高,很多家庭无力承担。

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尤其对于已经身处心理亚健康的人群的一些建议:针对情感缺失的部分或者其它社会刺激源,身处农村的人是更需要心理支持,所以推荐养犬,万物皆有灵,农村的环境本身比较开阔,适合犬只生存,并且能对人起到很好的情感支持,首推的话选择精神辅助犬,因为精神辅助犬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犬只,本身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抚慰犬会成为替代性的“心理医生”,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家庭对于心理问题的支出,同时在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也可以去辅助干预。

希望我们都能打破固有认知,认识到在农村患抑郁的风险同样很高,更多也关注到社会心理服务不发达的区域,所以心理服务这条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