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聚集各种怪兽的监狱……
桐桐是一位初一的孩子,从初一开始 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脸就变成了各种怪兽的样子,去学校成了他每天最艰难的事,在桐桐眼里学校就像怪物聚集地,面对他们狰狞的笑,他每天过的如履薄冰。
在学校的桐桐度日如年,高度紧张的状态让桐桐自己觉得很累,还要时刻提防怪兽的攻击。直到初二开学没几天,桐桐终于坚持不下去了!脑海里全是恐怖的脸,让桐桐整晚难以入睡,甚至睁眼到天亮。
当桐桐告诉了父母学校全是怪物的事儿,父母觉得桐桐在胡说八道,是他不想上学的借口,睡不着也是学习压力大导致的,后来不久桐桐就出现头晕、浑身痛的症状,学校之外的人在桐桐眼里也变成了怪物的样子。孤立无援和精神上的折磨让桐桐几乎走向了崩溃,他开始想方设法的逃学,为了躲避爸妈的寻找,床下成了避难所,是桐桐暂时的安全港湾,他宁愿在床下一直待着,因为只要出去就会被送回学校。直到第三天下午,父母终于找到了床下蜷缩着的桐桐,并指责了桐桐一番,当提到拉了不少的课赶紧回学校时,桐桐突然情绪爆发,直接拿起准备好的刀指向喉咙,父母被桐桐这一举动瞬间吓傻到原地,不再强迫桐桐去学校,但第二天却带着桐桐去了医院,事实是桐桐被检查出了抑郁症和社交恐惧障碍,当拿到诊断证明时桐桐父母才相信,他们的孩子没有骗他们,是真的病了。
父母对桐桐从要求格外高,在幼儿园时期,别的小朋友放学和爸爸妈妈逛公园时,桐桐一直坐在画室画画;小学时期,别的小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时,桐桐在外语集训;初中时父母要求桐桐一定要考一个好高中,在桐桐的世界里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上课到晚上十点,周末节假日,课程更是满满当当的,甚至比学校还要辛苦,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什么时候出去玩过了……
现在的桐桐因为被诊断出抑郁症和重度社交恐惧障碍休学在家,虽然有了一丝轻松,但内心深处很孤独,他没办法交朋友,除了家人外,所有人都是一副怪兽脸,后来桐桐看到邻居家的金毛特别可爱,而且很热情,桐桐看金毛没有任何异样,甚至觉得金毛会对着他微笑,就缠爸爸也买了一只,但自己的金毛到家后和预期中的一点也不一样,本以为它会像邻居家金毛一样懂事,但实际上它在家里乱拉乱尿,咬坏鞋子,叫声吵的周围邻居几乎天天上门,不仅把桐桐搞的精疲力尽,他妈妈也快疯了。那段时间桐桐很焦虑,他觉得是自己的问题金毛才不喜欢自己,抑郁症也严重了。最终父母把狗送走了,意外的是又带回来了一只,听爸爸说这是一种精神抚慰犬,会听懂指令,很乖、很懂事,事实也证明每次桐桐和它互动都会收到回应,从不拆家,尤其桐桐情绪崩溃时它都会用自己的方法去去安慰和陪伴,渐渐的桐桐觉得他就想自己哥们儿一样,时刻都在身边,每天夜晚降临,桐桐会带着它去公园人少的地方遛弯儿。当父母看到桐桐愿意走出家门时特别开心,他的妈妈几乎喜极而泣。医生的检查也证实了他们的孩子在逐渐变好。抚慰犬的出现让这个本以为没有希望、置身黑暗的家庭重返光明。现在桐桐可以短时间接触少量陌生人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桐桐会摆脱抑郁症的泥沼重返校园的。
咨询师点评:
我们可以看到桐桐看所有人都变成了怪物,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是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和逃避在其中作用,当桐桐把所有人幻化成怪物后,自己就有正当的理由不去见其他人、不去学校了。但由于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导致孩子逐步发展成为抑郁症。
桐桐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他就像父母手下的一个提线木偶,走的每步都被父母操控着,属于孩子的部分一直是被压抑的状态,直到狗狗的出现,它的到来点燃了桐桐内心深处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狗狗直接的情感表达对桐桐是一种巨大的帮助。另外,我还要说一点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不能忽略属于孩子自身天性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