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是一位十七岁的高中生,患有严重抑郁,他的父母就是刽子手。
在小陈从小的记忆里,父母经常在他睡着后吵架,每一次的争吵声都会把年纪尚小的他惊醒,这让小陈心里充满恐惧和害怕,他担心父母会离婚、害怕父母不要他了、害怕失去这个家。父母的争吵给小陈留下了严重的阴影。
不仅如此,随着小陈的长大,小陈觉得父母关心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那个不给他们丢人的自己。父母的不理解和牛头不对马嘴的关心让他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间仿佛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自己过不去,他们也过不来。这让小陈越发的孤独无助,获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份爱。
进入高中后,小陈觉得自己格格融入,下课后的同学们高谈论阔、嬉笑打闹,而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远远的望着,有一丝丝的渴望却又充满了小心翼翼。小陈觉得自己被忽略了,不仅是父母和同学,还有整个世界,他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多余的,是大家的拖累,生活在世界上就是浪费空气。他开始时常幻想自己跳楼的场景是什么样子,晚上盖着被子莫名的流泪,在高二那年越发的严重,晚上失眠,不仅时常惊醒还会频繁干呕,这让小陈更加的身心俱疲,他怀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但父母的不在意和指责让他深感绝望但却毫无办法。直到有一天承受不住心理上的痛苦时,他选择用刀片划腕的疼痛感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这让刚回家的父母撞到了,父母先是震惊然后一通指责地带小陈去了医院。
小陈被确诊了重度抑郁,并休学回了家,平时除了极度痛苦时会自残外,小陈会和家里的猫玩耍,但小猫好像并不是很喜欢粘他,小陈更加感到孤独了。他知道自己内心非常渴望陪伴,但是却又极度讨厌和人接触,这让小陈每天几乎深陷绝望的状态,情绪低落,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有一次他在上网时看到一个关于抚慰犬的小视频,里面乖巧听话和主人正在互动的狗瞬间吸引了小陈的注意力,他突然非常渴望有一只可以和他互动的狗,于是要求父母帮他联系认养一只,这只狗狗的到来让小陈如同死水的生活掀起了一丝涟漪,狗狗的陪伴让小陈的精神状态逐渐的恢复起来每天他们会一起散步、玩耍,甚至吃饭睡觉都在一起。它让小陈逐渐可以正常生活,给小陈带来了活力,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
咨询师分析点评:我们可以看到小刘是一位典型的抑郁症病人,那大家想想什么是小刘患上抑郁症的诱因呢?我们从家庭方面进行分析,小刘的父母在他小时候时常吵架,对于三到七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时期认知水平低,不能明辨是非,吵架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愧疚心理,丢失自信心和安全感,父母吵架凶狠的语气和伤人的话会深深的印在孩子的心里,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敏感自卑、性格孤僻,容易暴躁。小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行为就是当别人不理解他时或者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就会情绪失控,伴有躯体症状。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他们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情绪被压抑在潜意识里,就会在某种和父母相似的时间爆发出来,他不会管理情绪,不会与人好好说话,语言甚至暴力伤人,会影响孩子人格发展及未来的工作事业。父母经常吵架会让孩子对父母的爱患得患失,时刻担心父母会分开不要自己,年纪较小的孩子还可能认为父母吵架是自己造成的,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和压力。
孩子时常处于语言暴力的环境中导致他学习不到用正确方式与人沟通,极易形成社交恐惧症,不能与旁人交心,交不到朋友。
我们在这里给父母提一点建议:不要去忽略一个孩子的敏感性,也不要去总觉得孩子年幼什么都不懂,而不去在意。孩子对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间的问题请避开孩子解决。
本文由中国精神抚慰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课题组编写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