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依据中医经典理论分析儿童自闭症的病因病机,可得到病因为脏器功能的弱化及紊乱。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载:“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脾为中土,运化水谷,将精微物质送至身体各部位,就像书中描述:脾胃为脏腑之本,故上至头,下至足,无所不及。《脾胃论》提道,胃病后易感气短,同时精神少弱,而内生大热,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容易出现人体嗜睡倦怠,四肢痿软不用,精神不济。儿童自闭症病机通常为患儿先天不足造成的肾阴阳俱虚,气虚无力运化,水湿痰饮蒙蔽神窍,同时小儿身体先天具有稚阴稚阳特性。根据上述研究得出,儿童自闭症发病涉及多脏器。目前,中医治疗儿童自闭症可以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心论治、从肾论治,均对改善儿童自闭症病情有一定意义。考虑到脾脏属土,喜燥恶湿,位于中焦,功能主水谷运化,可把精微物质运输到全身脏腑、关节等,营养全身。当脾脏运化功能正常时,则全身气血之源充足,身体机能所需营养物质得以充养。从脾施治可发挥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之效,对缓解患儿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均有重要意义,患儿长期获益也较为理想。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从脾论治儿童自闭症的理论基础。

  

  2. 2.从脾论治儿童自闭症的理论基础

  

  2.1脾胃虚弱,运化失常

  

  当患儿的脾胃功能虚弱时,脾脏运化功能失常,而水谷精微不能上通于五脏,心窍气血失养,大脑随之发育不良,久而久之,患儿心神紊乱,大脑功能较弱,进而出现我们所见的患儿精神活动异常。脾脏开窍于口,而心系舌本。当脾脏功能失常时,口齿不利,心神失养,舌体僵硬,语音不利。因此,脾胃虚弱导致的心神失养是自闭症发生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尤其是表现为大多不喜食粗纤维食物、蔬菜等,同时多具有口味偏重的表现,这可能与患儿大脑中感觉系统出现异常有一定关系,但具体无明确的依据。在自闭症患儿的临床表现中,同时伴有一些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便秘等。正如《脾胃论》中所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善治病者,惟在治脾。”

  

  2.2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心主藏血,主神志,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根据这些记载可知,心脏在主神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心脏功能正常时,正常人体表现具有双目有神,精力充沛,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而心脏功能异常者则反之。表现在孤独症儿童身上时,通常是患儿不识亲人,表情冷漠,不喜交际,双目无神,听而不闻,行为怪异,兴趣较少,看似聪而无慧等。有研究乐统计56例自闭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根据症状学进行了系统整理,总结出了临床主要症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患儿发病的病因病机。结果发现,自闭症发病机制多为脾胃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进而导致心神失养,精神异常。

  

  2.3肝失疏泄,肝脾不和

  

  肝属木,主升发,主疏泄和藏血,调和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条达,肝气无郁滞,则心情开朗。而当肝脏条达之性受阻时,则出现肝气郁结,患者心情抑郁难以疏解。日而久之,郁结之情会反之作用于肝脏,使得肝气愈加郁滞难解。孤独症儿童不仅社会行为与正常儿童具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精神上也具有异常表现,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在患儿同龄儿童中会不可避免地遇上不同的指责,甚至受到不公平对待。这种不良的精神会反之影响患儿,造成患儿的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进一步影响肝失疏泄的功能。由于肝主疏泄,主调节一身之气,当肝气郁滞,调节脾胃功能便受阻,脾气上升,胃气下降之势失常,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当肝脏功能失常时,肝气疏泄失常,通常表现为情绪郁结,喜怒无常,或有表情冷漠,默默不得语,同时患者的病情好坏时常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患儿长期的气机不畅,郁滞郁结,随之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心理上封闭、内向,最终导致自我封闭的自闭症症状。赵建军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当小儿先天不足或后天父母喂养不当或不足,抑或小儿情绪郁结,种种原因皆可致病。当小儿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久而久之内生痰饮,而肝风内动也可在体内生风致邪。

  

  2.4脾气虚弱,肾精亏乏

  

  患儿因先天或后天之因素,造成五脏衰弱,气血不足,久而久之,必造成肾精亏乏、肾阴阳俱虚之症,患儿的精血匮乏,无精血充养髓鞘,致使患儿髓海空虚。小儿肾精匮乏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面色浮白,饮食不佳,久而致使患儿形销骨立,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发育欠佳,语言不全,也可见小儿的囟门关闭迟缓,加之骨骼发育痿软,动作迟钝,舌淡而白。肾精亏虚证属于虚证,通常病情已经较重,临床治疗以扶正益气为主,治疗宜缓缓图之,不可速求。

  本文由中国精神抚慰犬教研基地抑郁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