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之前发布过这样一则报告:在疫情肆虐的第一年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25%,青少年的比例尤其凸显。
在临床咨询中了解并观察到,目前青少年除了要承担学业压力,还需要平衡与同学、家长之间的关系,这都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的隐患。同时也需要应对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比如说社会外界信息资源当快速得到以后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这个问题,是否已经形成一个合理的价值观,都是需要做一些客观的看待。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家长更应该密切关注,科学干预,耐心陪伴,而且应该和孩子建立起类似于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那么我们怎么测才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一些问题呢?接下来做个简单梳理。因为大部分的眼里抑郁症被理解为心情不好。抑郁症和心情不好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关注一下孩子的一些常见日常表现,比如:
1.失眠或早醒,经常半夜里会有动静,第二天起来没有精神
2.食欲不振的情况持续比较久
3.躯体化的一些症状,疼痛,心悸心慌,抽搐
4.偶尔出现自残自伤的情况,比如胳膊上的划痕
5.对原来喜欢的事情丧失兴趣
6.经常谈论死亡
这是一些常见的表现,但是不局限于这些,所以当他们谈论起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要有警惕的感觉。
青少年目前这个社会作为抑郁症焦虑症的易感人群会被家庭,生理,心理这些因素综合影响。因为本身青少年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间,在此阶段中,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飞速成熟。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大脑的前额叶,类似于我们的刹车系统,如果本身是发育成熟的成年人,前额叶是可以制止一些冲动的念头和危险的行为。
然后作为家长来说,需要给孩子营造一种比较良好的孩子成长环境。可以允许孩子有自由表达自我的环境,可以允许孩子去试错,然后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建立比较好的亲子关系。所以青少年的内心一定需要被“看见”,看见只是第一步,其次还要建立比较好的关系,这样才会有益于孩子成长。
本文由中国精神辅助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