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多见于男性,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伴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尖叫行为和语言障碍等。其中,约有3/4的患者精神发育会伴有明显的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在某方面会表现出较好的能力。

  

  据2016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3至17岁儿童自闭症发生率估计达到了1/45。其中,我国以1%保守估计,13亿人口中,至少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其中,约有200万为自闭症儿童,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儿童自闭症的发生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儿童期又处在人生发育的最重要阶段。虽然自闭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但通过有效的行为分析手段和行为干预,可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积极行为支持就是最主要的干预手段之一。

  

  积极行为支持(PositiveBehaviorSupport,简称PBS)是一种对个体行为实施干预的系统化方法,它通过教育的手段发展个体的积极行为,用系统改变的方法调整环境,达到预防和减少个体问题行为、改变个体生活方式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标。

  

  从1990年Horner等人创建这一方法至今,积极行为支持不但扩展了理论视角,还综合了不同学科的方法,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情境中均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作为一种三级系统化防御干预的问题解决模式,积极行为支持它以循证的方式,通过发展积极行为的策略和系统改变的方法,调整个体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预期达到预防和减少不良习惯的问题行为。在精神医疗抚慰犬应用自闭症康复过程中,积极行为支持的应用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积极行为支持的基本主张是“任何行为(包括行为问题)都旨在实现某种功能”。行为功能可分为三类:

  

  ①正强化功能,即通过行为得到想要的结果,如得到注意、食物等;

  ②负强化功能,即通过行为逃避厌恶刺激,如逃避批评、惩罚等;

    ③感觉调整/刺激,即通过行为调整感觉输入的水平或产生感觉上的刺激。

  

  它通过教育的手段发展个体的积极行为,用系统改变的方法调整环境,达到预防和减少个体问题行为、改变个体生活方式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标。

  

  本文由中国精神抚慰犬教研基地自闭症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