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我抗压能力太差导致的吗?” 文文对着医生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文文是一个22岁的女孩,因为压力过大自己不能有效释放久而久之被确诊为轻度抑郁以及中度焦虑。

  

  “父母都了解我的情况,但是并不认为是焦虑。我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压力之中。我妈有极其强的控制欲,她总是要为我安排一切,大到中高考要报考哪所学校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如果没有按照她的吩咐去做或者事情没有按照她想的发展,她会发疯、大喊,我觉得她比我不正常。”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离开家去学校了,因为舍友的控制欲比较强,而我自己又是讨好型人格,总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除了舍友以外我没有其它的朋友。后来她也交了男朋友,每天大多时间和男朋友在一起,很少理我,变成独来独往的我压根就没有社交圈,没有任何的社交活动,一直处于一个很孤独的状态。”

  

 

   “大学没有毕业我就被家里安排到一个公司上班,没有任何的过渡我就这么进入了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我在公司里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我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售后服务,客人的要求很多,我有时候根本应付不过来,领导也总是会pua我们,而且绩效考核非常严格。工作让我喘不上气,我受不了了。每次去上班的时候,我就心悸,呼吸困难。唯一能让我得到放松的方式就是摔东西大喊大叫……像我妈那样,我控制不住自己。”

  


就在我一直在疲惫挣扎的过程中,偶然在刷小视频时看到了国内也有精神抚慰犬项目,这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干涸的旅人遇见了一汪清泉,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他们发了私信说明了我的情况,没想到有立即有相关人员给我回复,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并做了整体评估后,她们告诉我申请通过了!我的条件和情况是适合申请认养抚慰犬的,我很开心、很期待能和我的抚慰犬见面,不久独属于我的抚慰犬匹配成功了,我也见到了他的模样,很可爱、很治愈的狗狗,在狗狗还没来到我身边这段期间,每天和它视频,看它训练就让我疲惫一天的精神能很快地放松下来,有时候我在手机这边开着视频叫它,它会特别开心的奔向我,每当这个时候,我会觉得世界也是挺美好的。后来,它终于来到我的身边,一次次证明我的选择是有多么的正确,有一个生命它在努力奔向我,需要我、关心我。我的世界因为有了狗狗的陪伴,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压力也不会再困扰到我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咨询师分析:其实文文的情况在现在很常见,抑郁是青少年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大量研究显示, 压力性生活事件是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在儿童期, 父母教养是预测抑郁发生的重要变量,低水平的积极或支持性教养以及高水平的消极教养可以预测抑郁风险的增加。正如文文的父母一样,很多时候往往因为父母的忽视,使得儿童的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累积压力假说认为远端不良经历会增加个体对压力的易受性, 并且与近端压力以积聚的方式导致个体非稳态负荷增加。

  等到进入大学,文文又因为自身的性格,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中,压抑情绪得不到发泄并仍在不断的积累中。进入青少年期后, 个体的同伴网络不断扩展,与同伴的互动亦更加频繁,且同伴成为个体社会支持和获得归属感的更为重要的来源,由此,同伴侵害是这一时期抑郁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

  工作以后又面临着工作、领导的压力。有学者指出,工作需求与员工的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问题正相关, 也会影响到员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工作和生活满意度。长期处于高水平的工作压力中,文文只会更加的抑郁、焦虑。

  

  

       适当的压力的确可以成为一种挑战,激励个体成长,但当压力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时,会影响到个体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压力,让孩子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去成长。高水平的支持性教养可通过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并引导青少年合理地应对、适应压力性事件, 从而缓解青少年抑郁的发生。因此父母应多给予孩子关怀减少他们的被排斥感和无助感,多鼓励他们使其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 合理地应对压力或应急事件,继而形成高水平的自尊和积极的自我图式。适当给予孩子压力,激励孩子在压力中成长,“让压力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不要让压力成为压倒孩子的五指山”。

 

    本文由精神抚慰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