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是农村孩子,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有一个大她8岁的哥哥。从小父母对小可的态度就是活着、不生病就好,日常照顾也很少,但她和哥哥关系能好一点,小时候父母在忙地里的事情时,哥哥除了上学就是帮父母带带小可,在小可眼里哥哥要比父母亲近。
可是在哥哥出去读书后,可可的生活在没有了哥哥照顾和偏爱的情况下,可可在家里生活的异常艰难,爸爸不怎么理可可只会指使可可去干活。在小可出生时,爸爸连小可抱一下都没有,只是淡淡的瞥了一眼,妈妈虽然没有爸爸那么冷漠,但也只照顾好小可的衣食住行,在没有关怀和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可自卑敏感,做什么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她渴望得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关怀和温暖。从小就学着讨好对待父母的任何要求,就算是自己不开心不愿意的事情她都会默默忍受,尽量满足其他们的要求。
小可升入高中、大学后对待周围人也是这样,总是担心别人生气、担心自己做不好会让别人有意见。可她毕竟能力有限,总有不会做的事情。当答应别人的事情不能做到或不能完成时,小可就会陷入焦虑、彻夜失眠,会担忧别人不开心、会在意别人的评价,然后更加焦虑,不断怀疑自己,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在这样的情绪中,小可一度产生头晕、想吐的生理反应。然而这种情况在她逐渐成长、逐渐接触更多的人后,并没有改善,相反变得越来越严重,已经不再是因为答应别人的事情担心没做好而焦虑了,而是开始全面否认自己的一切。
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司,她极度害怕与同事相处,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若遇到必须交谈的情况,小可也会尽量避免于对方眼神接触,整个人呈现出一种畏畏缩缩的状态。对于上级的要求她也是来者不拒,虽然自己已经很累了。然而社会是残酷的,周围人更是因为小可的“好说话”变本加厉的压榨,在这种折磨下,小可还是不会拒绝,只会不断的折磨自己,终于有一天,小可崩溃了,她感觉说不上来的难过,想哭,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躺下来但又睡不着,只有抱着被子默默流泪,内心充满绝望。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小可哥哥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哥哥发现了小可的不对劲,并且抽空来到小可住的地方,结果小可的状态让哥哥大吃一惊,当下决定带小可去医院检查,结果诊断出重度焦虑症和中度抑郁症。这个结果在小可的意料中,在哥哥的意料之外,当下小可就开始配合治疗,并且吃药,然而哥哥总是要离开的,这让小可哥哥很担心,尽管小可再三保证自己一个人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哥哥还是不放心,他给小可想找一个陪伴,不让她那么孤独,在发作时也不那么的无助。
小可哥哥四处打听并且留意可以帮助小可恢复的方式,再从医院回来半年后小可哥哥意外了解到了精神辅助犬这方面的知识,他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妹妹,于是乎开始积极了解抚慰犬给心理疾病患者可以带来哪方面的帮助,并且查看了国内在做辅助犬公司的官网,经过了解后,她决心为妹妹申请认养一只,也算是补偿自己忽视妹妹并且不能陪伴她的愧疚之心。
当辅助犬来到小可身边时,小可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明显变得有生气了起来,不再一个人闷闷的独自躲起来,而是开始为狗狗的生活操心,分散了她只专注自己内在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小可的消极情绪和发作时间。辅助犬的介入让小可也感受到了全心全意的爱,狗狗表达爱的方式是那么的炽热与热烈。这让原本对爱和关注缺乏的小可,如沙漠遇到甘霖,重新焕发生机。现在小可在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尝试重新接触外界,学着慢慢拒绝别人,虽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这一路并不是孤独无助的。
本文由中国精神辅助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