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七月毕业季,找工作便成了很重要的事情。每年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疫情过后的今年,就业环境相对变得更严峻。此时刚从校门出来的学生便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这些挫折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缓解,则会影响他们的心态,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焦虑或者抑郁。
那么挫折背后的心理学机制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心理学中的挫折大多指的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其中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当整个社会都在强调第一学历或者大学学习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很明显的也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下大学教育和本身工作相关联的专业中间试错成本会比较高,而且当下社会风向标的变革会使各方(家长,大学生,就业单位等)都会感到压力倍增。而当压力来临的时候就会涉及到自己的情绪状态的波动,对于这种情绪的处理如果不当,就会导致人负性情绪的增多,进而导致心理状态不是那么稳定。
那么挫折情绪或者状态产生源是怎么样的呢?
今天只从两个角度去探究,但是并不局限于这两个。
从本能论来看,认为人在活动中遭受的挫折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为反应,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
再从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来看,只要内心存在某种心理的需求(如设定一个要去努力工作的行业),就会推动产生一种处于紧张的系统。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紧张不会解除。挫折情绪随之产生。若需要得到满足,则挫折情绪消散。
对于产生挫折情绪以后,我们引起的主要反应有这么几个:
1.消极表现,对人不友好,甚至摔东西。
2.颓靡,躺平,不愿见人。
当然不限于这两个。
那么该如何去处理这些情绪呢?
1.学会去接纳事物的产生,我们要清楚我们情绪的根源来自于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方式。
2.选择暂时转移注意力去集中精力做一些可以让自己减压的事情。
3.学会给自己按暂停键,适度缓缓停下来。
今天关于挫折的探讨就到这,每个人都想成为更强大的自己,而我们在变强大的路上则需要持续努力,积极面对挫折,拥抱一切变化。
本文由中国精神辅助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