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走出抑郁,重启你的生活,在学会了接纳自己消极的自动化思维,和拥抱自己头脑中编织的“故事后”,我们需要练习自我关怀,你可能得知道,你既可以自我关怀,也可以自我苛责。
但是抑郁的孩子往往对自己十分苛刻,比一般人要苛刻得多,尤其是在某些时刻。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无论是父母还是他们自己,有时却背道而驰,采取严厉的、或者自我批评的态度来度过挫折的时光。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在内心演绎和重复那种痛苦,这也是他们的核心体验,在分析自己缺点的同时,又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发现并沉溺于自己的短板。
所以我们需要对自己仁慈一些,当你仁慈地对待自己时,你就能缓和当前经历的情感痛苦,可以放松而不是挣扎,你从内心深处知道,失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使生活非常艰难,你也可以拥有片刻的快乐和短暂的平静。站在以这种自我滋养为核心的立场,去面对头脑中严苛的、自我批评的想法,你会更容易注意到生活中的积极因子。
当然,要从内心深处认识清楚一些事情,需要很好的自我探索能力,这有一个科学引导的过程,在我们心理上不断地探索之后,我们才可以揉进仁慈与关怀。
自我关怀成为抑郁干预的手段来自于克里斯汀内夫的相关工作理论,她将自我关怀定义为,对自己的苦难保持开放,并为自己提供理解,照顾与支持。自我关怀要求我们:在痛苦的时候理解和关爱自己,而非偏见地自我批判;认识到所有人都会经历失败,并非失败的自己显得格格不入;以一种平衡的方式,保持对自己的觉察。
自我关怀在抑郁人群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思维反刍的频率和强度,而聚焦于自我的,消极的,批判的,反复思考自己缺点的方式,是产生和维持抑郁的根本原因(这里的根本原因是强调他的源头性,并非忽略生理性病因)。高水平的自我关怀者更喜欢了解自己,而不关心获得他人认可,他们不害怕自己犯错误。有一篇影响因子很高的学术研究,比较了五种类型的自我关怀,并认为自我关怀可以降低消极情绪和反应;回忆压力事件时,可以缓冲消极的自我批判和其带来的痛苦情绪;在经历不愉快的人际交往时,能缓和尤其是低自尊者的负面情绪;自我关怀还能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在消极事件中的角色,而不让自己被消极情绪控制。
本文有中国精神辅助犬(抚慰犬)教研基地抑郁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