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和失眠就像一对连体婴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抑郁者因失眠而不能正常生活,失眠者因长期入眠困难而抑郁。今天我们将帮大家逐一的梳理一下失眠和抑郁,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睡眠是一种自发的及可逆的静息状态,是人体最重要的需求,睡眠时间占据了人类生命的1/3。失眠属于睡眠障碍,主要指由入睡困难、维持睡眠障碍等引起的睡眠时间不充足、睡眠质量不佳、睡眠中容易觉醒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且影响白天活动的睡眠障碍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失眠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失眠率更高。相关研究指出,失眠患者的人数还会逐年上升,且到2020年全球失眠患者数量已超过7亿。若患者长期处于失眠状态,将形成亚健康状态,并引发多种身心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率加快、溃疡、认知障碍、抑郁焦虑负面情绪等。

  

  1.失眠的发生机制失眠主要包括:

  

  ①入睡时间延长(入睡时间>30min)。

  

  ②维持障碍。入睡后,夜间觉醒>2次或醒后再次入睡需>30min。

  

  ③早醒。出现凌晨早醒现象,提前至少1h;

  

  ④睡眠质量降低,包括睡眠浅,易醒,多梦。

  

  ⑤睡眠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低于5h)。

  

  ⑥日间残留效应。白天伴有嗜睡、乏力、头晕、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表现。

  

  失眠属于较为常见的生理现象,人们常在特定的情景或状态下产生失眠,如发生重大的生活事件前,则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表现,若其失眠症状未对其正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则无需进行过多干预,而若失眠者的失眠现象持续且长时间出现,且对其生活、学习及工作均造成影响,则表明其已发展为失眠症,需进行进一步诊疗。

  

  多数人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经历,失眠患者发生失眠前常伴有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如重症疾病、家庭矛盾等,均可能使患者出现一过性短暂的失眠经历。同时,还可能伴有一些不良认知或行为等。首次发生失眠的患者通常会很快好转,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正常睡眠,但失眠的体验将保存在患者记忆中。若在较长一段时间后,再次突发不良事件或刺激,将再次诱发患者失眠。相关研究指出,亚急性失眠状态人群是患有慢性失眠患者的5倍,若该类人群的失眠问题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慢性顽固性失眠。

  

  2.失眠患者抑郁情况

  

  失眠患者常因失眠产生痛苦,加上对睡眠过度关注,并对理想的睡眠状态过度期待,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将进一步干扰患者的正常睡眠。长期失眠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近年来,关于失眠与抑郁焦虑情绪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两者的因果关系仍不明确。相关研究指出,约50%的失眠患者伴有精神障碍疾病。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的躯体觉醒水平比原发性失眠患者高。

  

  失眠患者的主要特征包括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消极的应对方式等,这些特征使慢性失眠患者形成压力应对方式,使患者无法有效应对压力源,继而增加患者焦虑程度,加上患者对自身的躯体症状过度关注,导致失眠时间不断增加。

        本文由中国精神医疗抚慰犬教研基地抑郁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