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中医谈失眠导致的焦虑抑郁障碍(一)

  

  2.针灸治疗

  

  针刺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灵枢》记载:“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经络与脏腑相通,对穴位的局部刺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整脏腑、调和阴阳,最终达到司寤寐、畅情志效果。

  

  2.1体针治疗

  

  采取针刺(选内关、神口、太冲、安眠、合谷、申脉、照海为主穴,配穴分型而定)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针刺法可通过降低大脑电位值而抑制大脑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焦虑抑郁作用。

  

  2.2腹针治疗

  

  “腹者有生之本,百病皆根于此”,腹部含脏腑各器、过经络多脉,内藏脏腑气结聚合之募穴,针刺腹部可以调节各脏腑经络气血,平和阴阳,防百病始生。

  

  2.3耳穴揿针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中医认为耳为人体诸脉汇聚之所,可通过针刺耳穴达到疏通全身经络、气血运行之效,从而刺激大脑皮质、调整神经功能、调节机体内分泌、发挥镇静安神作用,最终达到改善失眠、焦虑、抑郁疗效。

  

  2.4针刺五志穴

  

  根据穴位治疗意义及其与五脏关系而制定,其包括魂门、神堂、意舍、魄户、志室,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上。五脏对应五神志,神主宰人体生理、心理活动,人体七情六欲与五脏密切相关,故当神不安于其舍,脏不达其平和,则出现不寐、焦虑、抑郁等不良症状。

  

  2.5针刺脐环穴

  

  针刺脐环穴是壮医治疗失眠、郁证等疾病重要手段,其通过通调“三道两路”、补益诸虚以达气血平和、阴阳平衡状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效果。

  

  3.其他

  

  3.1推拿疗法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推拿作为中医常用治疗手法,可通过按摩躯体四肢皮肤、穴位,刺激体表压力感受器,激活人体负反馈调节,产生抑制中枢皮质系统的电位,达到镇静安神作用、消除焦躁抑郁状态。

  

  3.2穴位贴

  

  中药穴位贴是中医另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运用安神镇静类中药敷贴于失眠经验穴位可明显改善患者失眠、情绪障碍等症状。

  

  3.3五行音乐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自古有之,运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乐音来调节神经兴奋、减慢心率、呼吸节律,调理机体、改善睡眠、缓解情绪,达到防治疾病效果。

  

  3.4中药足部熏洗

  

  早在《黄帝内经》便记载中药足部熏洗可治疗失眠,通过安神镇静中药热力熏洗可有效渗透足掌各器官组织相应反射区,调节脏腑功能;同时可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有助于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状况。

  

  3.5正念减压疗法

  

  正念减压疗法(MBSR)是通过改变认知偏差、增加正面积极认知,以增强正念减压能力,从而缓解应激情绪对身体的效应,降低焦虑、抑郁等级,缓解失眠。

  

  3.6失眠认知疗法

  

  失眠认知疗法(CBT-I)通过纠正错误睡眠认知、重塑正确认知、重建良好睡眠模式及健康心态,改变不良睡眠习惯,消除对失眠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睡眠质量。其主要训练内容包括睡眠健康教育、调整睡眠时间表、睡眠限制、刺激控制及放松疗法等。

  

  4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增快,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变大,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常常导致失眠,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且两者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近来发病率逐年攀升,危害亦随之升高,故对该病治疗则迫在眉睫。西医多以镇静安神及抗焦虑、抑郁药联合使用,长期服用必然引起肝肾毒性、耐药性、记忆力减退等副作用;且由于患者常隐瞒焦虑、抑郁情绪,西医治疗上常未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而导致漏诊,对于患者症状改善缓慢,甚至未见起效或出现反复情况。中医整体论治、全面考虑,四诊合参、治病求本,在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方面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其疗法独特、形式多样,除中药复方,还包括针刺、推拿、五音、足浴熏洗、正念减压、失眠认知等疗法,与常规西药相比,不仅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药效更持久、复发率更低、依从性更好,避免了漏诊风险,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效率以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以及其他心脑等系统疾病并发。总之,中医在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于古籍中有其丰厚的知识理论溯源,于现代有其确凿的研究数据证实,疗法多样,见解独到,临床研究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文由中国精神抚慰犬抑郁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