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女孩儿,见到的人都这么夸她,但婷婷还是在16岁那年确诊了抑郁症,这是为什么呢?
婷婷生在一个在外人看来比较富裕的家庭,但在五岁以后她在家的处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婷婷出生后,妈妈像对每一个小宝宝一样尽心的照顾,五岁前的生活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幸福,婷婷也长成一个可爱开朗的小姑娘。就在五岁生日刚过完后,妈妈怀孕了,在妈妈肚子已经大起来时婷婷才知道这件事情,在此期间没有一个人告诉婷婷会多一个弟弟或妹妹,没有人问婷婷是否愿意有一个弟弟或妹妹,她被完全蒙在鼓里。
在弟弟出生前,婷婷以为每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是这样的,直到弟弟的出生,她才知道原来妈妈还有更亲切、更关心的一面,这样的差别对待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弟弟的出生让婷婷每天的日常除了上学就是帮助妈妈带弟弟,每天围绕在耳边的不再是温柔的关心,而是“看好弟弟,别让他摔到了”“喂弟弟喝点水”“你都那么大了!让着点弟弟”“给弟弟分一半”,自从有了弟弟她的世界里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越来越小,小到自己都快看不见了。
婷婷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因为体力不支不小心把弟弟摔在地上的经历,看到哭的撕心裂肺的弟弟,她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跑过来的妈妈狠狠的踢了两脚,妈妈气急败坏的走到婷婷跟前指着她的脑门儿骂,没有人知道她的内心其实非常自责,她也停地在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抱好弟弟。
直到婷婷离家读大学前,她越来越沉默,在家里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爸爸妈妈在空闲之余所有的的注意力都在弟弟的一举一动上,婷婷有时候会止不住的想,如果扔她不犯法的话,自己大概早成了孤儿,自己是一个不被欢迎的孩子。
大学期间、工作之后,婷婷基本上没有回过家,她觉得一个人漂泊在外孤单没朋友是说的通的,如果在家她也是孤独的,她想自己可能没办法面对。长期的忽视让她很自卑,总是担心自己不被喜欢,没有朋友,沉默寡言,周围的人也会和她第一次见面后,渐渐忘了她的存在。
然而这不是最可怕的,在婷婷以为自己已经离开让她窒息的家庭时,父母没有想过放她走,弟弟出现的任何问题,只要父母没时间,就会给婷婷打电话让她去处理,不管婷婷是否也在忙。婷婷觉得自己从小到大就是弟弟的工具,但她自己没有能力摆脱,每次婷婷解决完家里的事情,就会情绪低落、失控几天,她不断谴责自己是个女孩不配得到父母的爱,谴责自己生活在世界上浪费空间和资源,自杀的念头几乎将婷婷控制住。失眠、无缘无故流泪的情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明显。
婷婷觉得自己有问题了,便抽空去医院检查,结果是确诊重度抑郁,医生给她开了抑郁的药并让她多出去走动,可这对婷婷来说就特别难,她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聊话题,担心因为自己气氛尴尬。
偶然她看到了国外的视频节目,里面提到了精神抚慰犬,她就在国内试着查了一下,令她惊喜的是,国内也有精神抚慰犬,于是婷婷联系了抚慰犬基地,打算为自己申请一只,经过前期的提交申请、评估、介入,婷婷终于迎来了独属于自己的精神抚慰犬。
抚慰犬的到来让婷婷不再是孤独的一个人,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就会看到狗狗在床边坐着等她醒来,当看到婷婷醒来后,狗狗会兴奋的摇尾巴并且开心急切的汪汪叫,这种被关注和被爱的感觉让婷婷很享受,每天回家开门就会看到一只趴在门边等待她的狗狗,婷婷干涸枯萎的内心逐渐被这只可爱的小东西治愈,她不再因为家里的偏心而钻牛角尖。除了出门她和狗狗寸步不离,晚饭后也会去小路上散步、去公园里玩耍,周围的人也会被她两个人吸引而主动过来搭话。
在抚慰犬的陪伴和遵医嘱的治疗下,婷婷已经迎来了新的生活,并且交了男朋友,我们相信迎接婷婷的也将是越来越好的生活,苦难在不懈的斗争后终究会过去。
本文由中国精神抚慰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课题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