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发布的《抑郁症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报告显示,全世界目前有超过3亿人正在与抑郁症作斗争,而女性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女性发病率为5.1%,男性发病率为3.6%。这背后离不开「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威胁。今天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青春期前后产生的外貌焦虑

   青春期的女孩似乎在被一股莫名的力量要求着,去遵循由外界制定的「形体守则」。守则上写着:"你得瘦"、"你要穿裙子"。潜移默化之下,安全感和自信心缺失的女性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外貌焦虑,她们在乎大众要求下的“完美身材”和体重。为了达到要求不断的摧毁自己的身心健康。




2、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智联招聘于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58.25%的职场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27%的职场女性则遭遇了"求职时,用人单位限制岗位性别"。其中职场女性"职场性骚扰"和"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的比例更是显著要高于男性。

3、童年遭遇的侵、暴力

    18年的所有公开报道的案件中,约95.74%的儿童性侵受害者为女童。其中,熟人作案占比最高,超过66%。女性虐待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被猥亵或经常遭遇暴力的女性,更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临床抑郁症。




二、生理因素

1、经前期综合症( PMS )

     PMS 通常出现于女性月经前一周左右,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疲劳、易怒、焦虑、紧张、失眠、情绪波动、 xing 欲降低等。极端严重时,甚至会让人产生幻觉以至轻生的念头。在18-50岁的女性当中,有约93.7%的人群都曾经历过 PMS 症状。

2、产后抑郁

    大约50%~80%的女性,会在分娩后3-7天内,出现产后抑郁的症状。产后抑郁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消沉,体力不支,疲惫而无力照顾婴儿,极度焦虑,后悔自责,以及出现强烈的无助感、孤独感等。

3、更年期和绝经期

    与产后抑郁性质相同,在此期间女性的生殖激素会发生迅速波动,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



 

      女性相较男性,确实是距离抑郁更近的群体,但这并不代表女性群体因此具有很大的劣势。目前普遍被认可的两项引起"女性抑郁"的主要心理原因,恰是与女性情感太过发达相关,"女性抑郁"或许无法被消除,但正视、给予医疗以及抚慰犬的支持等辅助治疗对女性来说,就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治愈。


本文由中国精神辅助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