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抑郁症孩子的家庭,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家庭里有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后,所有人的注意力可能都会在这个孩子的身上,那么这些抑郁症孩子的家长到底承受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

      有一个辞职为了照顾15岁抑郁症女儿的单亲妈妈,她收掉了所有家里比较尖锐的物品,每天小心翼翼的和女儿相处,每次女儿发作打自己、抓自己、用头去碰撞墙壁,妈妈都会心如刀割,一边哭着阻止女儿,一边尽力压抑自己的难过和心痛去尽力抚平女儿的痛苦,哪怕自己可以给女儿释放一丝的力量和温暖。



    

       日常生活中也时刻注意观察女儿的状态和情绪,担心自己不知道哪一句话就让女儿大发脾气,变得暴躁。对女儿的关心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穿衣、饮食等细节上,作为母亲她自己怀着愧疚和心疼希望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可以唤醒女儿对生活的希望,但自己的倾注,并没有得到她自己预想的改变,甚至引起女儿的不耐烦、和拒绝沟通。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本以为会慢慢变好的情况,就因为妈妈无心之下说的一句别想太多,而走进深渊,女儿这一次的崩溃与发作付出了生命,而妈妈也遭不住打击也患上抑郁症病住院治疗。

       有时候抑郁症的负面和极端连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在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里,他们有一种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只要有一次不对劲就会否定所有的善意,就好比你和一个好朋友倾诉,你接了她99次电话,有一次因为时间和工作原因没有接,她就会默认你不想接电话,你烦她了,然后激发出她“果然没有人愿意倾听我说话,每一个人最后都是讨厌我的”消极认知,而你其实什么都没做,只是没有接上她的一个电话而已,就被贴上了“讨厌她”的标签。



  

       在生活中,每一个抑郁症身边的人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抑郁症患者太难了!他们身上的负能量有时候都快把别人搞抑郁了。但是我想说,大家都错了,让抑郁症能好起来的方法,并不是身边人日常生活中小心翼翼、无微不至的爱她、照顾她、关心她,而是药物、医生及相关辅助治疗,家属也好、朋友也好,陪伴抑郁症患者本身并不是帮助抑郁症患者来治病的,抑郁症它本身是一种疾病,它最重要的两点分别是:一调整大脑中的那个神经递质使抑郁症患者激素分泌调整到正常值;二扭转被消极情绪渗透的认知思维,这样抑郁症患者才能好起来。



    

       我们身边的人只需要把爱倾注在引导他接受治疗的路上,协助她配合治疗和康复,而不是用这些爱去构造一个对抑郁症患者影响微乎甚微的保护罩,用她根本接收不到和认知不了的爱来对待她,这样只会让身边的人筋疲力竭而且徒劳无功。


      本文由中国精神抚慰犬研发中心心理康复组整理编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1)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